谢某,女,63岁,因“反复中上腹不适半年”于2015年5月16日就诊。半年前,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不适,痞满,进食后加重,纳食差,外院求治,胃镜提示为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”,口服“兰索拉唑”等治疗,无明显缓解,无呕吐,无头昏,无畏寒发热,小便黄,大便基本正常。舌质红,苔薄黄,脉弦。 中医诊断:胃痞 证候诊断:肝胃不和证 治 法:疏肝解郁 健脾和胃 处 方: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5g 香附15g 枳壳15g 白芍30g 川楝子15g 延胡索20g 郁金15g 青皮15g 鸡内金10g 法落海10g 厚朴15g 茯苓15g 陈皮15g 藿香15g 炒山楂30g 豆蔻15g 建曲20g 炒麦芽20g 炒莱菔子15g 甘草5g 3剂 水煎服,每剂水煎约600ml,2日服用1剂,1日3次。 2015年5月23日复诊:患者腹胀减轻,食欲较前增加,无头昏不适,但是出现反酸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。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连15g、吴茱萸5g ,海螵蛸15g。 三诊:患者腹胀、反酸等不适明显缓解,继续巩固治疗。 心得体会:胃痞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,升降失司,胃气壅塞,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。以自觉胀满,触之无形,按之柔软,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。且胃镜及腹部彩超等现代手段检查提示慢性胃炎。临床上胃痞与肝脾有密切关系。现代人工作压力大,饮食不规律,情志不舒畅,胃痞发病往往和肝气,脾失健运有关。 程文章整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