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某,女,52岁,农民。2017年11月27日初诊。 主诉:口臭5年余 四诊摘要:患者5年来一直不间断出现口臭,同时伴见口苦,以晨起为甚,平素性情急躁,易生气发火,上腹部不适,时有嗳气,泛酸,恶心,进食后腹部胀满,大便不爽,常2-3日一次。在我院多次做腹部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;胃镜显示为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,食管反流”,幽门螺杆菌呈阴性。曾多次多处就诊,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,易复发。经人介绍到陈老处就诊。诊时见:口臭,口苦,嗳气,泛酸,恶寒,腹胀,大便干结,舌淡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 中医诊断:口臭 肝胃不和,湿浊上逆 中医治法:疏肝理气,和胃降逆,祛湿化浊 方药:柴胡疏肝散加减: 柴胡15g 香附15g 枳壳15g 白芍30g 川楝子15g 厚朴15g 陈皮12g 法半夏12g 藿香15g 佩兰15g 荷叶10g 黄连15g 吴茱萸4g 竹茹10g 黄芩15g 炒莱菔子30g 炒麦芽20g 神曲20g 炒山楂20g 甘草6g 8剂,水煎服,2日1剂,每日3次,每次200ml。 外治法:淡盐水漱口。 二诊:患者服上方后,口臭有所缓解,腹胀、泛酸、恶心等症状减轻,仍有嗳气,大便2日1次。上方去法半夏续服8剂。 三诊:患者口臭消失,唯饮食不慎后有腹胀,嗳气,大便时有不爽。效不更方,继续服药10剂巩固疗效。 半年后随访,口臭未复发。 按:口臭形成多由饮食不节,情志不舒,肝郁气滞,食积不化,郁而化热,湿热秽浊上泛于口所致。本案患者口苦,性情急躁,为肝郁化火之象;腹胀,大便不爽,为肝郁气滞之征;恶心,嗳气,泛酸,为胃失和降,湿热秽浊上泛所致。病机为肝郁气滞,肝火上炎,胃失和降,湿浊上泛。方中柴胡疏肝理气,以祛发病之源;香附、川楝子理气止痛,兼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力;黄连清热燥湿泻火;厚朴、陈皮、枳壳理气和胃;藿香、佩兰、荷叶芳香化浊;竹茹、半夏、莱菔子、焦三仙和胃降逆消食化积。诸药合用肝气得疏,脾气得健,胃气得降,湿浊得化,故口臭自消。 何怡整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