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天然,主任中医师,历任广元市中医学会副会长、成都市中医学会副会长,曾担任剑阁县卫生局副局长,剑阁县中医院书记兼院长,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,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,四川省第一、二、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,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。早年跟随叔父习医,后师承川北名医王炳如先生,尽得其传。曾先后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、浙江中医学院、成都中医药大学进行理论和临床培训,具有深厚的中西医理论基础。学识渊博,医术精湛,学术造诣精深,临床经验丰富,医德高尚。 学术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,坚持洋为中用、古为今用的原则,坚持继承不泥古,发展不离宗的原则,坚持能中不西、先中后西,中西医结合的原则,经常研读中医著作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全匮要略》、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和古今名家医案,精读《伤寒论》、《全匮概略》等经典著作,在辨治现代医学诊断明确的疾病时,通过运用娴熟的中医理论,分析疾病内在及不同阶段的病机演变,从病机分析入手,以脏腑辨证为基础,六经辨证规律为研究方向,擅长治疗伤寒和温病,在内科、儿科、妇科等常见病、多发病、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疗效,尤以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著称。对慢性胃炎、胆囊炎、肝硬化、肝炎、咳喘病、慢性肾炎、小儿厌食、慢性盆腔炎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临证推崇仲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理论思想。在发黄古义的同时,不断融会新知,借助现代医学的理论,检查手段,补充中医辨证,倡导中西结合。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各有所长,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疾病的本质,但亦有各自不足。因此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,才能创造出目前中医或西医单独治疗不能达到的疗效。 临证经验拾要 糖尿病治疗: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,多以“阴虚燥热”为主要病机,采用滋阴润燥方法治疗。但临床常见口渴等症状改善明显而血糖下降不明显,如果借鉴西医的诊断,在辨证用药基础上,选择一些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配合治疗,则疗效会大大提高,比单纯辨证又进一步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:如有些肺结核或肺癌以咯血或胸痛为临床表现,肠癌早期似泄泻或痢疾,如不结合辨病,进一步诊察,就会出现误诊,也妨碍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,对西医已经明确诊断的病,同样需要认真辨证,如果仅辨病不辨证,就会走上对号入座的狭路,把活泼的辨证变成僵死的教条。辨证要善抓主证:如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。胸痛为主证,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,不通则痛,理气活血、化瘀通脉为基本治则。药以香附,苏梗、陈皮、薤白、萎壳、丹参、赤芍、郁金、玄胡、三七为核心,再依据兼证,或温阳、或滋阴、或补气、或清火、或豁痰、或通补兼用,既可较快缓解心绞痛的症状,又是长期治本之举,疗效较为巩固。如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,胁痛、口苦、不耐受脂肪饮食是主症,基本病机为肝胆郁滞,气郁化火。以疏肝理气、清热利胆为基本治则,药以柴胡、枳壳、白芍、玄胡、炮川楝子、赤芍、郁金、生山楂、鸡内金、黄芩为核心。再审其有无兼症,或滋阴、或通腑、或补气、或泻火,更切中病机,疗效显著。中医辨治鼓胀:鼓胀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肝脾肾三脏受病,气、血、水瘀积腹内,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形成。其中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,遂致脉络壅塞,这是形成鼓胀的前题,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脾脏功能爱损,运化失职,遂致水湿停聚,这就是形成鼓胀的一个基本因素,再就是肾脏的气化功能受损,不能蒸化水液,而使水湿停滞,这是病情加重,日久难愈的重要因素。老师认为鼓胀起源于肝,形成于脾,加重于肾,从肝→脾→肾转变,反映了病情由轻到重的过程。临床上分肝郁脾虚、脾肾阳虚,肝肾阴虚、肝脾血瘀四型。再如对哮喘的认识:哮喘之因,是由于痰瘀留伏,结成窠臼,潜伏于内,复加外感风寒,饮食等因素,以致痰阻气道,肺气上逆所致。临床以寒哮为主,热哮证的出现,往往是在寒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,多为寒郁化热所致,其热象是标,是暂时,不是病证的主体,主张用温法和温药治疗,常用仲景之小青龙汤、射干麻黄汤、小青龙加石膏汤治之。对久咳的治疗,提出以“宣、降、清、温、润、敛”为法,常用炙麻绒、杏仁、前胡、黄芩、炙紫菀、炙冬花、浙贝、百部、粟壳、瓜蒌仁、桑白皮等,其中紫菀、冬花、百部、前胡温而不燥,功主润肺降气,化痰止咳是治疗咳嗽、痰喘之良药。陈老认为肺心病病理特点为:早期以痰浊为主,渐而痰瘀并见,终至痰浊、血瘀、水饮错杂为患。重视活血法的应用,肺心病病机复杂,痰、瘀、虚等交互错杂难辨,总的来说为本虚标实之病,但总是不同程度存在着血脉瘀阻的病理现象,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瘀血症状和体征,无论是急性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可见到。所以活血化瘀法贯穿疾病的始终,常选用地龙、丹参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水蛭、鳖甲、穿山甲等。在治疗咳喘方面常用麻杏及四子(苏子、白芥子、葶苈子、莱服子)补气常用人参与紫河车,补肾常用补骨脂及胡桃仁,肺心病常冬季发作,夏季缓解,缓解期的主要矛盾为肺肾气虚,本虚邪微,陈师在夏秋季未发作时,常嘱患者服用冬病夏治方(黄芪50g、白术50g、防风10g、补骨脂50g、枣皮30g、熟地黄50g、胡桃仁50g、生水蛭10g、紫河车1个。研细炼蜜为丸,每次5g,一日2次。)1-2个月,经临床观察,该方有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,减少急性发作。急性肾炎分型论治,陈老提出以祛风发表,宣肺利水为法。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3个验方,肾炎Ⅰ号(麻黄、连翘、赤小豆、桑白皮、茯苓、泽泻、猪苓、白茅根、鱼腥草等)适用于急性肾炎症见颜面水肿、头痛、肢节酸楚、小便不利。肾炎Ⅱ号方(麻黄、生石膏、滑石、防已、苡仁、木瓜、商陆、羌活、防风、大腹皮等)适于急性肾炎症见遍体浮肿,小便短少。肾炎Ⅲ号方(麻黄、连翘、赤小豆、黄芪、白茅根、鱼腥草、苡仁、杜仲等)适应于急性肾炎诸证悉缓,水肿不明显,而尿化验有异常者。对于慢性肾炎,治宜攻补兼施,总结了2首验方。肾炎Ⅳ号方(制附片、白术、白芍、茯苓、黄芪、白茅根、丹参、鱼腥草等)适应于脾肾阳虚型,肾炎Ⅴ号方(熟地、山药、枣皮、牛膝、丹皮、茯苓、泽泻、制附片、黄芪等),适应于阴阳两虚型。对慢性盆腔炎的辨治提出寒、湿、瘀是基本病理因素,倡导温经散寒除湿,化瘀止痛,若以小腹疼痛为主,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官桂、小茴香等,若以腰骶部疼痛为主,常用金苍香苏饮(经验方)。 陈师自拟专病专方,如治疗外感咳嗽的麻杏前胡饮,治疗气滞胃痛的加味香苏饮,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胆舒冲剂,治疗寒湿腰痛的金苍香苏饮,治疗小儿厌食的石斛清胃饮,治疗小儿泄泻的天水六一散,治疗寒热牙痛的牙痛方,治疗癫痫的白玉追风散等。 在省级以上学术交流会和刊物发表的代表作:“浅谈《黄帝内经》时间医学在临床应用”,2000年在第四届国际时间学术会交流发言;“浅谈变蒸”,1991年亚洲时间医学 学术会交流; “对中医继承工作 的思考与建议”,2005年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学术交流、同年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;“运用下法治疗儿科疾病的体会”,1993年在全国中医中西医儿科学术会交流;“抓好组织管理、确保先进县工作顺利开展”,2003年6月在《中国中医药杂志》发表;“小青龙汤治咳喘的体会”、“四逆散应用琐谈”,2005年在四川名家经方实验録发表;“胆舒冲剂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”,2000年12月《河北中医》发表。学生总结,本人指导“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”、“治疗膨胀的经验”、“治疗乙型肝炎的经验”、“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”、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经验”、“治疗哮喘经验”、“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经验”分别在《中医杂志》、《四川中医》、《河北中医》《江苏中医》、《中医临床医学》等杂志发表。出版专著。《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》(2009、四川科技出版社),应邀5次再版,发行20万册,在四川、云南、贵州三省市部分地区作为乡村医生适宜技术培训教材使用; 出版《老年养生保健》(2001、中国物资出版社),出版发行专著二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