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院陈天然副主任中医师,系四川省第二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,师从川北名医王丙茹先生,精于内科杂病,善治疑难病症。笔者是陈天然学术思想继承人,随师学习多年,获益匪浅,现将陈老师治疗肾炎的经验简介如下。 1 急性肾炎,法当祛风发表、宣肺利水 急性肾炎往往由外感引起,其临床表现与(金匮》的风水相类似。水因风起,风在整个病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,其病机主要由于外邪侵入,肺先受病,继而入侵至肾而发病。故在治疗上着眼于宣散风邪以孤立水势,陈师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以下方药:①肾炎I号方:麻黄15g,连翘12g,杏仁10g,赤小豆30g,桑白皮15g,茯苓15g,泽泻15g,鱼腥草30g,白茅根30g,猪苓15g,甘草3g。本方适用于急性肾炎症见颜面水肿,头痛,肢节酸楚,小便不利。方中麻黄驱散风邪、开宜肺气,杏仁、桑白皮升降肺气,猪苓、茯苓、泽泻、赤小豆、白茅根利水消肿,连翘疏散风热,鱼腥草清肺热,使肺气得以肃降,肺为水之上源,肺气宜则小便利。若身发疮痍、湿疹可以合用五味消毒饮,咽痛加银花、僵虫、板蓝根,尿中红细胞较多加大蓟、小蓟、藕节。②肾炎Ⅱ号方:麻黄15g,生石膏30g,滑石18g,防己12g,椒目10g,木瓜15g,羌活12g,防风12g,秦艽12g,商陆10g,陈皮12g,茯苓皮15g,大腹皮15g,生姜皮10g,桑白皮15g,甘草3g。本方适用于急性肾炎症见遍体浮肿,小便短少。方中麻黄、羌活、防风、秦艽疏风透表,使在表之水气从汗而解,大腹皮、茯苓皮、生姜皮协同麻黄、羌防、秦艽以去肌肤之水,防己、椒目、木瓜、滑石、商陆通利二便,使在里之水邪从下而夺,生石膏、桑白皮泻肺热而利水。③肾炎Ⅲ号方:麻黄10g,连翘12g,赤小豆30g,茯苓15g,鱼腥草30g,白茅根30g,黄芪50g,杜仲10g,故纸10g,防己10g,陈皮10g,甘草3g。本方适用于急性肾炎诸症悉缓,水肿不明显,而尿常规检查仍有蛋白、少量红细胞、白细胞、管型等,肾功能检查见血中肌苷、尿素氮仍偏高者。此时应在祛风解表的同时益气健脾补肾。方中麻黄祛风解表,黄芪益气固表健脾,防己利水消肿,仿仲景防己黄芪汤之意。杜仲、故纸补肾,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芪、杜仲有改善肾功和消除蛋白尿的作用。白茅根、鱼腥草性味平淡,长期服用不会产生副作用,(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就有单用白茅根治疗水肿的记载,近年来有单用大剂量鱼腥草治疗肾炎蛋白尿的报道。黄芪配白茅根、鱼腥草对肾炎蛋白尿久不消者有良效。本症出现肾阳虚如面色9C白、肢冷、畏寒、口润口和者可加制附片。对急性肾炎的治疗,先用肾灸I号方,肿甚用肾炎Ⅱ号方,肿消大半仍改用肾炎I号方后。期用肾炎Ⅲ号方收功。 例1.张某,女,16岁,学生。2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颜面眼睑浮肿,咽部疼痛不适,咳嗽,恶风,头昏身痛,当地医院查小便示:尿蛋白1H,红细胞抖,白细胞+。诊断为“急性肾炎”,间断在当地服中、西药治疗(用药不详),病情无明显好转,进而出现双下肢水肿,于1996年3月4日来我院求医。诊见:颜面眼睑浮肿,双下肢水肿,纳差,小便短少,体倦无力,,舌质淡红,苔白腻微黄,脉滑。尿常规示:蛋白+++红细胞+,白细胞+。肾功能检查正常,血压正常。此为风水溢皮。治宜祛风发表利水。处方:肾炎Ⅱ号方,每天1剂,口服4至6次。连用4剂后,肿消大半。改用肾炎I号方,再用8剂,诸症基本缓解。复查尿常规示:蛋白+++,红细胞少许。后改用肾炎Ⅲ号加口减治疗1月余,复查尿常规正常。用《金匮》肾气丸调理月余,随访2年未见复发。 2慢性肾炎,治宜攻补兼施 慢性肾炎临床以水肿、蛋白尿、腰酸腿软、小便不利为特征。水肿易消易聚,时起时伏,时轻时重,长年累月难以消退,有时水肿虽消,而尿蛋白排泄难以控制。治疗上以水肿和蛋白尿两个问题最难,其原因:①水肿的病机,历代医家都认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,慢性肾炎中后期实际上是以脾肾两虚为主的诸脏腑功能衰弱:这种脏腑功能衰弱很难用药物恢复。②脏腑功能衰败,正虚难复,免疫功能严重低下,虚则不耐邪侵,邪自外入,乘虚而蕴结于肾,使水肿反复发作或加剧,尿中蛋白持久不消,病邪不解,又可损脾伤肾,加重脾肾损伤,脾肾亏损,封藏失职,蛋白从尿中大量漏出,蛋白质是人体的精微物质,阴精流失,势必造成阴虚,日久阴阳两虚,这样形成恶性循环。③脾阳虚,则运化无力,肾阳虚,则气化乏源,水液出入代谢障碍,水湿潴留,蕴而成毒,湿毒日久,郁而化热,热邪伤津耗气,久则阴阳气血俱虚,正气更虚,湿邪更猖,湿性粘滞缠绵,难以除去。④五脏诸虚,特别是气虚不能帅血,气滞血瘀,由于血水同源,气、血、水三者可互相转化;水能化气,气能化水,水能病血,血能病水。由此可见,慢性肾炎病机是虚实寒热错杂,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,外邪、湿、瘀为发病的诱因,而脏腑、气血、三焦气机功能的失调,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。所以说慢性肾炎不是一个单纯以正虚为主的疾病,临证时祛邪与扶正并行。陈老师根据临证经验所得,自拟下列方药用于慢性肾炎的治疗:①肾炎Ⅳ号方(制附片30g,白芍20g,白术15g,茯苓15g,黄芪50g,白茅根30g,鱼腥草30s,丹参15g,当归15g,川芎12g,益母草15g,杜仲15g,故纸15g,甘草3g)用于慢性肾炎脾肾阳虚型。②肾炎V号方(熟地24g,山药12g,枣皮128,丹皮10s,泽泻108,茯苓158,肉桂10s,制附片log,牛膝15g,车前仁15g,黄芪30s,丹参15g,川芎12g,杜仲108,甘草39)用于慢性肾炎阴阳两虚型。若阴虚甚可减桂附的剂量加二至丸、枸杞等;阳虚甚增大制附片用量,可加仙灵脾、肉苁蓉等。慢性肾炎病程长,免疫功能低下,若蛋白持久不消,可加冬虫夏草,该药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改善肾功,降低血肌酐、尿素氮的作用。便秘可加大黄泻浊解毒。 陈老师认为,慢性肾炎病人的遣方用药,既遵古之理法方药,亦须运用现代医学理论,遣用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显效的药物。如黄芪、杜仲、白茅根改善肾功能和消除蛋白尿;党参、白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;当归、川芎、丹参改善肾衰患者血液的高粘、高凝状态;牡蛎富含碳酸钙,可减少慢性肾衰低钙血症及肾性骨病的发生;尤以大黄能促进氮质从肠道消除至体外,改善肾衰病人高粘、高凝状态,纠正肾衰时的脂质紊乱,此外,大黄还含有许多人体必须的氨基酸,只要患者无便溏,亦必选用。 例2.尤某,女,42岁,工人。2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颜面水肿,尿常规检查示蛋白(+++),红细胞(+),白细胞少许。县医院诊断为“急性肾炎”,给予强的松等治疗1月余,症状缓解,自行停药。半年前因受凉后再次出现颜面浮肿,进而出现双足水肿,尿常规示蛋白(UU),肾功能报告示正常,仍给予强的松等治疗2个月后症状无好转,遂到某医科大学附院求医,诊断为“肾病综合征”。经住院治疗3个月,病情无缓解,自动出院,于1996年4月2日经人介绍来我科求治。症见全身水肿,心悸,心慌,头昏,胸闷,纳差,形寒肢冷,四肢无力,小便量少,体型肥胖,满月脸,舌质淡,苔白滑,脉沉。尿常规检查示蛋白(++++),肾功报告示正常。脉症合参,辨证为脾肾阳虚兼心阳虚。处方:肾炎Ⅳ号方加肉桂、山楂、神曲、厚朴各15g。停用一切西药,每天1剂,日服5次。服药5剂后,小便量增多,全身水肿有所减轻。病程已久,非数剂能显效,守方不变。服药凹剂,水肿明显减轻,形寒肢冷好转,饮食转佳。上方去肉桂,再进10剂,精神转佳,诸症基本缓解,复查尿常规示蛋白(㈩)。以后仍用肾炎Ⅳ号方为主加减,前后总共服药80余剂,尿蛋白阴性,随访3年未见复发。 例3.苟某,男,46岁。年轻时患急性肾炎,经住院治疗,临床症状消失。近4年来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反复发作,尿蛋白(什-UU),屡经中西药治疗,顽固性蛋白尿始终不能消除。近因劳累过度,复感风邪, 症见:头昏头痛,腰酸腿软,颜面及四肢浮肿,面白神衰,口干咽痒,咽痛,轻微咳嗽,舌质红,苔薄白, 脉细无力,血压正常。尿常规示蛋白(/H),红细胞(+),白细胞(+),颗粒管型8个。肾功报告示:尿 素氮11.8mmol/L,肌酐250umol/L。证属阴阳两虚,风邪犯肺。根据急则治标、缓则治本的原则,先予肾炎Ⅲ号方加杏仁、蝉蜕各log,沙参30g。服上方2剂,外感症状缓解,颜面水肿有所减轻。改用肾炎V号方加白茅根、女贞子、早莲草各aog,生牡蛎20g。服药20剂后,水肿等症状基本缓解,尿蛋白(㈩),尿红、白细胞消失。效不更方,服药30剂后,尿蛋白在+~+++之间波动,服药期间经常感冒,感冒后症状加重,说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,加用冬虫夏草,每天6s,煎汤连渣服用。用肾炎V号方增减共服百余剂,精神转旺,体力逐渐复常,尿常规连续3次检查阴性,肾功正常,停止用药。仍用冬虫夏草巩固疗效,调理2个月,复查肾功正常,尿蛋白阴性,随访至今未见复发。 李云安整理 |